图片
1950年跨过三八线发动攻击的中朝联军,在1951年1月4日攻占了韩国首都。此次战役的进程,完全应验了李奇微在此战开始前对中国军队行为模式的预判。通过研究此前的历史李奇微识破了中国军队的致命弱点,指出中因为补给能力孱弱,其战斗部队在每次发起进攻时只能携带少量弹药与口粮,维持7—10天的攻势、向前推进40—50公里。进行过一次这种星期攻势,就只能暂停进攻、转入休整。随着战线不断南移,中国军队的补给线变得越来越长,面临的补给困难也越来越大。李奇微给出的破解方法,是在中国军队发起攻势时,兵力处于劣势的联合国军不应缠斗而是应该先撤退一段距离再趁中国军队休整的机会发起反击。
在这样的作战思想指导下,面对中朝联军发起的第三次战役,李奇微下令联合国军全线后撤到三七线。1月8日联合国军退到三七线。第二天李奇微便向三七线派出团级部队进行战斗侦察,没有发现任何联军的踪影。在这一刻,他意识到此前对中共军作战模式的推测是正确的。
图片
这时联合国军的战线横贯朝鲜半岛长达210公里,从西到东的军级单位分别是美国第1军、第9军、第10军及韩国第3军和第1军。其中,美第1、第9军的战线被称为西线,其他三个军的战线则被称为“中线”和“东线”。1月15日,李奇微首先在西线发动了代号为“狼狗作战”的试探攻击,向北推进的联合国军各部只遇到了极其微弱的抵抗。到1月25日,“狼狗作战”正式结束,西线联合国军几乎没有经过战斗,就收复了水原。这意味着中朝联军的主力已经退到更北面的地方。李奇微在1月25日当天下达了新的作战命令,要求美第8集团军各部发动代号为“霹雳作战”的战斗侦察行动,继续北进,探明联军的主抵抗线并将作战重点放在了面对首尔的西线。为了确保战线的完整,联合国军小心谨慎地、有组织地继续向北前进着。在“霹雳作战”开头两天,没有遭遇像样的抵抗。然而在1月27日,开始在西线遭遇到中国军队的激烈抵抗。李奇微终于捕捉到了主抵抗线。
由于李奇微的持续进攻,联军的休整计划已经被打乱了。此时的13兵团因为连续作战,已经蒙受了惨重的损失。在彭德怀下令部队停止进攻结束第三次战役后,联军便开始向后撤企图脱离与联合国军的接触并进行休整以求在恢复元气后再次发动攻势。鉴于部队伤亡惨重志愿军司令彭德怀在1月27日致电毛泽东希望放弃汉江南岸阵地和仁川港,避免与联合国军缠斗。然而在斯大林看来,汉江南岸阵地和仁川却是不能放弃的地方。斯大林认为为了给下一次攻势保留一块有利的出发区域需要守住汉江以南的一片桥头阵地。若放弃桥头阵地那么下一次攻势就只能强渡汉江天险。而一旦联合国军依托汉江天险进行防御战,便将给联军造成惨重的损失。
面对联军在汉江南岸丘陵地带依托高地设置的防御阵地,李奇微采取了稳扎稳打的战术。在西线联合国军步步为营的推进下,第50军死伤惨重,无力阻止联合国军推进。经过十余天的作战,美第1军和第9军收复仁川港并进抵汉江南岸与汉城只有一江之隔。“霹雳作战”取得完胜。
在西线的美第1、第9军向汉江南岸稳步推进的同时,李奇微又在中线发起了新的攻势。中线的美第10军和韩国第3军发起了代号为“围捕作战”的行动。在这一带,中国方面投入了四个军(第39、40、42、66军)和三个朝鲜军团(第2、3、5军团)的重兵。从第二天开始中线联合国军便遭遇了联军的强力抵抗进展缓慢。此时彭德怀正计划利用中线的大量兵力发起一场由志愿军副司令邓华指挥的新攻势。邓华下达命令要求中线各部在两天后发起攻击,先将矛头对准处在右翼、战斗力较弱的韩国第3军。2月11日夜联军在中线的大规模攻势开始了。这次攻势,联合国军称之为“二月攻势”。到2月13日,在联军优势兵力的攻击下,处在横城一带的韩国第3军陷入了溃败状态。不过在横城以西的砥平里,此时还驻扎着配属于美第10军的美第2师第23团和法国营。如果联军在突破横城地区后,不顾砥平里的美法军队直接向南进攻那么他们的侧翼就会受到砥平里守军的威胁。因此邓华在2月12日临时下达了攻下砥平里的命令第39、第40、第42军六个团的兵力向砥平里猛扑而去。2月13日夜六个团的中国士兵对砥平里发动了第一次围攻。美法军队围绕砥平里构成环形防线展开顽强抵抗打退了联军一次又一次的进攻。
就在这危急的时刻,美骑兵1师柯罗姆贝茨特遣队经过苦战从南面突破了中国军队的包围圈开进了砥平里。面对这样的变局,在彭德怀的直接命令下于当天放弃进攻,联军的二月攻势随砥平里之战的结束而宣告失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股民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