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编辑:麒阁史观
本文陈述的所有内容均有可靠来源,相关资料已附于文章末尾。
在国际外交的舞台上,某些国家在接受了他国帮助后,往往会表现出忘恩负义的态度,这一点在乌克兰身上尤为显著。
2025年7月初,中国的企业与乌克兰达成了购买70万吨大麦的协议,这一决定为乌克兰的农业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支持。
展开剩余87%然而,面对中国企业的“恩情”,乌克兰并未感恩,反而在7月8日宣布对五家中国企业实施制裁。
这些企业涉及的行业范围非常广泛,包括了“芯片设备、航空航天、汽车零部件”等多个领域。那么,泽连斯基为何会选择在这个时刻对中国企业进行制裁?他这样做背后的真正目的又是什么呢?
中国与乌克兰的粮食贸易历史悠久,并非始于这一单交易。早在2019年起,中国就成为了乌克兰粮食的最大买家。多年来,我国从乌克兰购买了大量玉米、向日葵种子等农产品,这些粮食累计足以堆积成山。
特别是自2022年7月以来,中国已购买了34万吨大麦,此外,玉米的购买量更是突破了500万吨。需要注意的是,乌克兰的战乱已经持续了相当长时间,许多农田被荒废,能够顺利将粮食运出并卖给国外,依赖的正是中国这一稳定的大买家。
此次中企购买的70万吨大麦订单,不仅是对乌克兰农业的巨大支持,也给了乌克兰农民一颗定心丸。春耕所需的种子和化肥钱终于有了着落,粮食能够变现,才是战乱中的乌克兰农民最迫切的安全保障。
乌克兰的农业,历史上一直是其经济的支柱。自苏联时期起,这片土地就被誉为“欧洲的粮仓”。然而,由于战火不断,尤其是黑海港口被封锁,许多粮食无法出口,这导致大量农产品堆积在仓库里,最终腐烂损失。
而这一次,中国不仅大量采购了乌克兰粮食,还为乌克兰打开了运输通道,甚至派遣专家协助改良种植技术。中国的购买行为,直接帮助了许多乌克兰家庭度过了寒冬。
然而,当中国帮助他们度过难关时,乌克兰似乎很快就将这份“恩情”抛诸脑后。
根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的报道,泽连斯基在7月8日签署了制裁令,将五家中国企业列入制裁名单。这些企业中,不乏从事精密零件制造、科技研发以及机床生产等领域的公司。
泽连斯基的行动显得非常果断,直接切断了这些企业在乌克兰的业务渠道。令人费解的是,其中还有两家公司曾参与过乌克兰的农业机械改造项目。这种反复无常的举措,实在让人感到心寒。
更让人无法理解的是,这已不是乌克兰第一次对中国企业实施制裁。从表面上看,这似乎是针对某些特定企业,然而其实它更像是针对中国产业链的全面打击。与中国有着如此密切的经济联系,但却如此迅速地选择与中国企业割席断交,这种行为让人难以理解,谁会愿意与这样不稳定的国家继续合作?
那么,为什么乌克兰此时要选择对中国企业下手呢?他们的理由是,这些企业涉嫌为俄罗斯提供无人机零部件。但对此,中方始终坚称,绝没有向任何冲突方提供致命武器。早在4月,中国外交部便明确表态,中方从未向冲突方提供过任何致命性武器。
更值得注意的是,在去年3月,乌克兰刚刚制裁了中国企业,中国随即减少了对乌克兰粮食的采购,这种“制裁—减少合作”的回应,也向乌克兰表达了明确的态度。
在国际贸易中,讲究的是互利共赢,和气生财。如果泽连斯基持续对中国企业进行制裁,那么无疑会对中国投资者赴乌投资的热情造成极大打击。
投资者最忌讳的便是市场的不确定性。如果乌克兰的制裁措施不断升级,可能会波及到更多行业,那时损失将会是难以估量的。
毫无疑问,泽连斯基的行为背后,离不开美国及西方国家的支持。此时正值俄罗斯军队在乌克兰东部加大攻势,泽连斯基此举显然是为了给中国施加压力,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迫使中国去劝解俄罗斯。此外,他或许还希望借此举动,向西方国家表忠心,争取更多的援助。
过去,乌克兰与中国的关系一直较为友好。上世纪90年代,中国购买瓦良格号航母时,乌克兰提供了重要的帮助,之后的气垫艇技术和燃气轮机的引进,进一步加深了双方的合作。然而自泽连斯基上台以来,这些合作项目却戛然而止。而如今,泽连斯基再次做出这种举动,令人难以理解。放着原本良好的合作关系不珍惜,却转身投入他国怀抱,这条路走得真令人迷茫。
希望泽连斯基能从长远角度出发考虑,毕竟乌克兰的战后重建离不开中国。中国的基建能力和制造业水平,无疑是乌克兰急需的。现在若将两国关系搞僵,未来再有需求时,也许中国会更加谨慎地选择是否伸出援手。
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希望泽连斯基能明白这个道理,毕竟中国购买粮食是为了帮助他们,企业出售零部件是为了谋取生意,可不应被如此误解和打压。
从瓦良格号到燃气轮机,再到高铁项目和农业合作,几十年来,中乌两国的合作一直是佳话。然而现在,局势的变化让这一切都变得复杂起来,令人深感遗憾。
事实上,乌克兰普通民众心中清楚,中国买家始终是可靠的伙伴。如今乌克兰发生这样的事情,无疑让他们感到不安。
最终,这一切的根源,还是泽连斯基未能明辨轻重,选择跟随他人做出不明智的决策。
若真心为乌克兰着想,应该从稳定经济、改善民生入手,而不是一味依赖外援度日。
中国有句古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些年来,中国帮助乌克兰建立工厂,发展农业,旨在让乌克兰自力更生。最终,谁真心为他人着想,谁在背后打算,时间会给出公正的答案。
发布于:天津市股民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