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要做好降本增效的“減法”。目前,我國物流成本與美、日歐等發達國家仍存在較大差距,社會物流總費用與 GDP的比值比美國等發達國家高5—6個百分點,僅相當于美國20世紀80年代水平,物流業降本增效潛力巨大。今后,物流降本增效的路徑主要有三條。首先,繼續優化經濟結構。目前,經濟結構的不斷變化對于降低物流成本的作用是明顯的,在當前經濟結構轉型的階段,優化經濟結構還是降低物流成本的主要途徑。但隨著經濟結構的逐步調整,通過經濟結構優化來降低成本也是有邊界的。
二是提升物流運營水平。交通費用與 GDP之比美國、日本高2-3個百分點,監管費用與 GDP之比提高2.8個百分點,管理費用與 GDP之比提高1.7個百分點,物流成本下降空間更大。尤其是我國鐵路、水路運輸所占比例較低,今后應大力發展多式聯運,提高鐵路、水運在綜合運輸中所占比重,降低物流成本的潛力巨大。此外,我國傳統大規模生產方式所帶來的大量庫存,所占壓的沉沒成本偏高,下一階段要大力消除庫存浪費,實現流通“零庫存”,將是降低物流成本的重要突破口。
三,降低制度交易成本。今年年初,國務院領導作出重要指示,將降低物流成本作為今年的重點工作。國務院連續兩年發布了促進物流業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文件。相關部門和各級政府將積極實施。我會全程參與文件的發布,積極反映實施情況,降低物流成本,形成社會共識。隨著審批、稅收、土地、交通、信用等制度成本的進一步降低,物流管理成本的降低將得到推動。綜合考慮,未來三到五年,中國社會物流總成本占GDP的比例預計將降至13%左右。第二,要做好轉型升級加法。
目前,中國物流業正處于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行業發展逐漸從追求規模數量增長向質量效益提升轉變,從成本要素驅動向效率提升和創新驅動轉變,從單純降低物流成本向降低成本和質量提升協調發展轉變,加快釋放行業發展新動能。
一,大力發展智能物流。新一輪科技革命推動互聯網與物流業的深度融合,智能物流迎來發展機遇期。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和智能設備,推動物流數字化、在線化、協同化、個性化、智能化。預計未來5-10年,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將進入成熟期,全覆蓋、廣泛連接的物流互聯網將加速形成,物流數字化程度將顯著提高,眾包、眾籌、共享等新的分工協作模式將得到廣泛應用,服務經濟、體驗經濟將更加深入,人工智能技術將迅速迭代,物流機器人使用密度將達到每萬人5臺左右,物流賦能改造傳統物流基因,智能革命改變物流市場格局。
二是大力發展現代供應鏈。現代化供應鏈是衡量一個國家經濟競爭力的重要指標,也是物流業走向價值鏈高端的必然選擇。目前,中國供應鏈的發展還處于起步階段。根據2016年世界銀行發布的《全球供應鏈績效指數(LPI)》,中國排名第27位,提升空間巨大。今年,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關于積極推進供應鏈創新和應用的指導意見》,全面部署了現代供應鏈發展工作。十九大報告要求,在現代供應鏈領域培育新的增長點,形成新的動能。在下一階段,我們應該積極延伸服務鏈,有效引導生產模式適應消費者和客戶的個性化和多樣化升級需求,促進物流業與上下游企業的戰略合作,建立共享的物流生態系統。我們應該促進供應鏈與互聯網的深化融合,用智能技術強化產業鏈的各個環節,建立智能協同的智能供應鏈系統。我們應該進一步擴大開放,通過全球供應鏈的互聯互通,有效支持一帶一路等國家戰略,促進全球貿易的便利,形成開放互聯的全球供應鏈系統。
三是加強物流基礎設施網絡建設。這是十九大報告提出的要求,也是制約行業發展的薄弱環節。目前,我國物流基礎設施不平衡問題突出,公共產品屬性不強,配套設施不足,尤其是與城市消費相匹配的終端基礎設施嚴重缺失,無法適應現代經濟體系的需要。下一步要深入推進交通與物流的融合發展,完善物流基礎設施的規劃布局,保證物流基礎設施的建設用地,建設一批具有多種聯合運輸功能、支撐區域經濟發展的綜合物流樞紐,促進多種運輸方式的無縫連接,各種物流園區的互聯,完善城市終端物流的微循環,構建布局合理、連接一體、功能齊全、綠色高效的物流基礎設施網絡體系。
三,要進一步堅持推動創新。十九大報告指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一動力,是建設現代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目前,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已經形成,新產業、新模式、新技術、新業態層出不窮,新的增長動能不斷積累。要抓住機遇,增加創新投資,改變發展方式,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不斷探索區域協調發展的新機制、新路徑,積極配合一帶一路、京津冀協調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建設雄安新、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城市物流需求,加快建設創新國家。